我见到王丽萍时,她正拿着对讲机在赛道上巡逻,为第二天的马拉松做最后的准备。
时间回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比赛。终点线越来越近了。原本不被看好的王丽萍排名第三!随着终点线的临近,前面的两名对手因为太急躁而相继被罚下场。最终,王丽萍率先冲过终点,获得奥运金牌。这是中国队在悉尼奥运会田径比赛中获得的唯一一枚金牌!
“从前,我只是一个住在小山村的女孩,那时我的梦想就是走出大山,看看外面的世界。”王丽萍13岁那年,背着一个简单的包,独自离开了家乡丹东凤城。
人民日报记者 邱宇哲 摄
17年的运动员生涯,王丽萍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在坚持和放弃之间挣扎。她也不知道有多少次因为疲惫而倒下,在跑道上哭泣。 “我要感谢自己没有放弃。生活就像一条赛道,你必须尽力而为,但也要保持冷静。”当谈到夺得奥运冠军的高光时刻时,王丽萍只是淡淡一笑。
如今,作为王者传奇(北京)体育文化有限公司的创始人,王丽萍已将自己的赛道转向全民健身领域。除了为跑者提供指导、组织训练外,她还会前往各地举办活动。
人民日报记者 邱宇哲 摄
“我希望自己能成为全民健身的推动者和践行者,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科学锻炼,少走弯路。”王丽萍忙碌并乐在其中。
6月18日,沉阳沉北普河女子半程马拉松拉开帷幕,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跑者参加。前中国田径队马拉松名将朱晓琳以1小时19分11秒冲过终点。
沉北普河女子半程马拉松赛现场。照片由主办方提供
终点线靠在栏杆上的是王利平,她是本次比赛的运营负责人。看着冠军冲过终点,看着数千名跑者陆续完成比赛,王丽萍似乎终于松了一口气。
“办一场比赛其实挺麻烦的。”王丽萍说:“虽然我组织的第一场比赛只有500人参加,但我们还是很匆忙。”王丽萍担心比赛效果不好,所以她自己带头走上赛道,“每次走过一次就会发现问题,走过十遍的时候,十个问题都会迎刃而解。”王丽萍用最“傻”的方式亲身体验选手们的感受,站在选手们的角度发现问题。 。 “体育产业就像参加比赛一样,没有捷径,我们只能脚踏实地,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每一个项目。”王丽萍说道。
沉北普河女子半程马拉松赛现场。照片由主办方提供
创业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。第一年,王丽萍赔了钱。 “那场比赛的规模相当大,冠名赞助商也是临近比赛日才确定的。”合同还没有完成,比赛就已经开始了。 “竞争不等人。”王丽萍准时开枪,但她没想到赞助商的公司出现了问题。不仅冠名费没付,还因为其他问题,王丽萍损失了一大笔钱。当时,王丽萍非常焦虑。
“后来有人劝我,我也知道跑步项目很辛苦,我也知道我显然可以过上很舒服的生活。”但支撑王丽萍的正是运动员不屈的精神,“我的人生观就是人要不断挑战不可能。”
在王丽萍的步行生涯中,她曾经认为练习运动是世界上最痛苦、最折磨人的事情。 “退役后,我当了一名老师、一名教练,接触的人越来越多,我发现任何人想要在某个领域做到最好,就必须承受别人无法承受的痛苦。”王丽萍从这个时候开始,她开始系统地学习商业运作模式,了解以前不熟悉的领域。
王丽萍接受采访。照片由主办方提供
每举办一次比赛,王丽萍的微信账号上就会多出几十个群。 “这是联系当地政府部门,这是联系赞助商,这是场馆建设,这是物资……”正如王丽萍赛后所说:“一场成功的比赛取决于跑者的声誉。 ,口碑就是一枚奖牌,这枚奖牌戴在我们团队每个人的脖子上。”
王丽萍常年穿着跑鞋,仿佛随时准备开始跑步。从竞走运动员到赛事总监,王丽萍只是换了赛道,她还在运动的道路上从未离开过。
沉北普河女子半程马拉松圆满落幕。王丽萍回到酒店后,就开始刷微博看评论。 “这次跑得很棒。我们什么时候再跑一次?”每当看到这些评论,王丽萍就像获得了金牌一样高兴。
一条评论写道:“你什么时候回丹东老家再办一场比赛?”王丽萍回答道:“很快了,我们在桃花盛开的地方见面吧。”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whbgjjc.com/html/tiyuwenda/9319.html